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

《从死看如何生》人的独特性(cited)

《从死看如何生》人的独特性
主题: 《从死看如何生》人的独特性

[
福音论坛]

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,人类的焦虑和不安,都和死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因为人知道人人都要死,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死,又不能确定死后会如何,这正是人不安的根源。也正因为我们知道人在世上的年日有限,我们总是希望能尽快完成我们的理想,对许多事有着莫名的紧迫感。这正是使我们焦虑的最大的原因。

最特别的是,只有人知道死,也只有人处理死的问题。我们只有在《红楼梦》里头,看过黛玉葬花的故事。没有人看过一朵玫瑰花抱着另一朵枯死的玫瑰花痛哭流涕。我们也难以想象有一群猴子为一只死了的猴子送葬出殡。更别谈猴子们会像人一样在送葬的路上表演清凉秀,大唱邓丽君的“何日君再来”。

更特别的是,人了解自我的有限性,却仍愿穷毕生之力追求无限,渴慕永恒。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,总是有这么一个小地方,老觉得不足,老是要找些东西把它填满。好不容易找了个东西将它填满了,没过多久,这个小地方又换了个位置,我们又不满足,又开始寻求新的东西。在寻求的过程中,我们常问的问题是:我所追求的有价值吗?讲到价值,就不得不谈永恒。我们必须从永恒的坐标上来衡量,才能量出最终极的价值。

笔者刚来美国读书的时候,靠的是一个月七百块美金的奖学金度日。光是房租费就去掉了一半,还得养家,缴学费,真是蛮艰苦的。那个时候的留学生,吃饭都很要命了,哪有闲钱去买车?有一辆价值两百块美金的八缸大别克“老爷装甲车”开开就不错了。问题是,这“装甲车”一开起来,烧汽油像喝开水一样不说,还得惊动整个街坊邻居,尤其是当车子的排气管该换又舍不得换的时候。雨稍微下得大一点,还得穿上雨衣才能上路。随便一点小毛病,这位“老爷”就赖在路上不走了,好说歹说都没用。那时,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辆好车,可以不要再受这“老爷装甲车”的气了。

好不容易熬到毕了业,工作了两年之后,积了点头期款,笔者才买了生平第一辆新车。新车开回来的那一天,真是高兴得不得了,喜孜孜的马上带着老婆孩子上街逛了一圈。回来以后,又洗,又擦,又打蜡的。把这新车整理得比新车还要新。最近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广告。一个太太半夜醒来,发现老公不在枕头边。这太太就开了灯,到处找老公。好不容易找到了,原来老公正在车库里,两个眼睛直瞪着他的新车微笑。不瞒您说,笔者从前就当过那个微笑的老公。但是,时间一久,新鲜感一过,就觉得新车也没有什么,反正就是这么回事。

记得笔者刚从学生宿舍搬进新买的房子的时候,心里想着:“太棒了!这就对了,这才叫做人生嘛!”房子刚刚一过户,连家俱都没有,就迫不及待地搬进去。乖乖,不得了,这么大的房子,什么时候才填得满啊!要不了多久,家俱一件一件搬进来,房子就愈来愈小了。这时候,看到别人的大房子,尤其是洗手间又大又宽,真是令人羡慕。后来,我们真的换了个大了点的房子,洗手间真的又大又宽。这可如了我们的意了。没想到,这才发现,原来,宽大的洗手间也没什么,一屁股坐下来,也要不了多大的地方。

我们的人生就在这种不足与追求当中,就这么过去了。不但如此,人知道自己的年日不多,却渴慕永恒,总希望在有生之年,能留点什么东西下来,好教我们的后代子孙能永远记得我们。中国人讲立德,立功,立言,这三不朽,要的不就是永恒吗?可惜的是,我们的追求和渴慕不但没有带给我们满足,反而让我们终日劳碌,空虚愁苦。圣经诗篇九十篇这么说: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,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;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,转眼成空,我们便如飞而去。

这几句话,可不把我们一生给说透了吗?我们追求的有哪一样是我们在死的时候能带走的?又有哪一样能够永远长存,能够教我们的后代子孙永远记得的?是我们的财富,我们的学问,还是我们的名声?亲爱的读者,您可曾想过,不论是财富,无论是学问、名声,这一切都要朽坏,迟早都要过去,都会像圣经所说的—转眼成空,如飞而去的。

这么说来,那人生到头来不就是一场空,还能有什么指望呢?大伙儿干脆都出家当和尚去,都到深山里打坐微笑算了。亲爱的朋友,您是不是也曾思考过这问题,而且还曾有出家当和尚的念头呢?

没错,如果我们人生所追求的只是些会朽坏之物,还真不如趁早当和尚去。反正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嘛。但是,如果死后还有存在,我们就得问,死后是什么?我们死后往哪里去?我们现在所追求的,在我们死后还有价值吗?如果真有些什么是可以存到永远,有些什么可以填满我们的心,我们是不是得好好琢磨琢磨,得好好下工夫来认识这永恒和无限?如果可能的话,您是不是也想得到这永恒和无限呢?

人生还真有不少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。让我们先从死亡学中的死亡经验谈起。 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